1 . 超声波:机械波()
A:极限:常数
B:轮船:船
C:一次方程式:线形方程
D:斡旋:调解
答案:B。题目详解:属种关系。超声波是指频率为20千赫一50兆赫左右的电磁波,它是一种机械波。轮船是船的一种,所以B项为正确答案。
2 . 如果你的生活中没有伟大、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________,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此至少在你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就是你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有智慧的人。
A:自以为是
B:茫然失措
C:随波逐流
D:自暴自弃
答案:C。题目详解:根据语境“不要变得麻木......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可知空格处应该填一个意思为“即使生活中没有伟大、高尚的人,我们也要坚持做一个伟大高尚的人,不能向别人一样”的词语,“随波逐流”意思为“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最符合语境。“自以为是”指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茫然失措”指心中迷惑,不知怎么办才好。“自暴自弃”指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C项。
3 . 得陇望蜀∶狼子野心
A:沐猴而冠∶狐假虎威
B:指桑骂槐∶趾高气扬
C:坐井观天∶鼠目寸光
D:投桃报李∶指雁为羹
答案:C。题目详解:得陇望蜀指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狼子野心指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题干两个词之间词义不同,但是从词的倾向性来讲,都是贬义词,但是,都是贬义词的选项不止一个,成语的类比推理,从词义、词性上分析,找不到解题思路,可以从词的结构上分析,得陇和望蜀都是动宾结构,并且两者之间是并列结构,狼子和野心都是名词,并且两者之间是并列关系,C项坐井观天,坐井和观天都是动宾结构,并且前后是并列关系,鼠目和寸光都是名词,前后并列,逻辑关系符合;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4 . 徜徉在这个花海中,常常使你思索起来,感受到许多寻常的道理中新鲜的( )。填入括号内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意思
B:意味
C:涵义
D:意义
答案:C。题目详解:涵义泛指事物所蕴含的意思,而意义更多指事物本身表达的意思,意味指表明包含,与语境不符,所以“涵义”与文中的“感受.....道理中”搭配更为合适。所以选择C项。
5 . 谁都不会否认小顾这次未被评为区先进不是他平时没有努力的结果。 小顾平时作努力了吗?( )
A:作了努力
B:未作努力
C:不清楚
D:无法认定
答案:A。
6 . 环境承载力是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的限度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保护环境承力措施的是:
A:政府规定每平方公顷草场放牧的牲畜数量
B:某政府资修缮年久失修的道路,并规定载重超过20吨的车辆禁止通行
C:为止外人随意游牧,政府将草场划分结牧民个人并在边界安装围栏
D:风景旅游区规定,每天进入景区的旅游人数不得超过1000人
答案:B。题目详解:题干关键信息:生态系统;有机体数量。选项B道路不属生态系统;选项A、、D均属于保护环境承载力措施。所以选择B选项。
7 . 接触:触摸()
A:飘摇:摇动
B:推进:进展
C:科学:学习
D:起飞:飞翔
答案:D。题目详解:接触是瞬时完成的动作,触摸是一个持续性动作,触摸之前必须接触。起飞是瞬时完成的动作,飞翔是一个持续性动作,飞翔之前必须起飞。
8 . 杭州∶浙江
A:桂林∶贵州
B:昆明∶云南
C:江西∶南昌
D:长沙∶湖南
答案:BD。题目详解:杭州是浙江的省会城市,属于对应关系。B项昆明是云南的省会城市,属于对应关系。D长沙是湖南的省会城市,属于对应关系。因此,本题答案为B、D选项。
9 . 困境:面对()
A:问题:解决
B:人生:信仰
C:攀登:山峰
D:社会:和谐
答案:A。题目详解: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面对困境”构成动宾结构。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A,“解决问题”也构成动宾结构。B没有逻辑关系;C为前后本身就是动宾关系,与题干位置相反;D中“和谐”用来形容“社会”,不构成动宾结构。故正确答案为A。
10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家庭盆栽植物的摆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五松针,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而橡皮树,丁香,腊梅等最好放在阳台上。
B: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
C: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D: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将群众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和群众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主要标准,干部重经济增长,轻群众生活的观念开始改变。
答案:【答案】D。题目详解:A项语意重复,去掉“比较合适”或“最好”。B项搭配不当,应为“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挖掘特色文化内涵”。C项介词缺失,“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应为“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故选D。
11 . 截至12月7日上午,三峡电站年内已发电约59亿千瓦时。至此,三峡电站投产已累计发电2050亿千瓦时。三峡电站的经济效益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屡遭质疑的是三峡I程的环保效益,如破坏长江流域生态,造成泥沙沉积等。而三峡工程28台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后,与燃煤火力发电机比,每年要少消耗5000万吨煤炭,向大气少排放1亿吨的二氧化碳。这段话主要表明了:( )
A:三峡电站的经济效益是主要的
B:三峡电站的经济效益大于环保效益
C:对三峡电站的环保效益的评价应是一个整体
D:对三峡电站的环保效益现在尚不能做出评价
答案:C。题目详解:本文的关键句为“而三峡工程 26台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后,与燃煤火力发电机比,每年要少消耗5000万吨煤炭,向大气少排放1亿吨的二氧化破。”说明三峡工程在破坏环保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C项正确。 A项不符合题意,B项属于无中生有,D项不符合题意,因为题干中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评价。
12 . 语言要素的变化,有时并非等待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化--也就是说,即使社会生活没有发生显著变动,语汇、语音和语法都可能悄悄地起变化,语汇的变化比较显而易见,语法的变化却少些。这段话直接支持的观点是()。
A:语言要素的变化并非完全受社会生活支配
B:语言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经常存在的
C:当社会生活发生变化时,语言要素的变化比较明显
D:一般地讲,语汇变化较语音变化明显
答案:答案:A。原句中有两个关键词“有时”“可能”,这说明这种变化只是偶尔,而不是经常的,所以B项错误。本题作者明显是在强调“语言要素的变化不完全依赖于社会生活的变革”,而不是强调“社会生活的变革对语言要素变化的重要影响”,C项不是作者的真实目的。D项错,原文说“语汇的变化比较显而易见,语法的变化却少些”,而并没有对语汇变化与语音的变化作比较。
1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忌讳,砥砺,蜚然成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B:刍议,安详,自鸣得意,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C:烦燥,闲暇,味同嚼蜡,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徇私,编纂,坚如磐石,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答案:B。题目详解:A项“蜚然成章”应改为“斐然成章”,排除;C项“烦燥”应改为“烦躁”排除,;D项“其实难负”应改为“其实难副”,排除。B选项没有错别字,故选B
14 . 选出有语病的句子( )。
A:什么是城市?城市是一个人群十分密集的地区
B:各国学者纷纷用人口多少来说明什么是城市
C:联合国曾提出对集中居住人口达两万以上者为城市
D:由于各国情况不同,采用的人口标准也不尽相同
答案:【答案】C。题目详解:C项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观点”,并且“对”字在这里属于多余,可以去掉。因此,本题选择C项
15 .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利用潮汐现象建成了潮流能发电站,其原理就是利用海水的流动来推动发电机工作,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潮流能发电是将()。
A:海水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B:海水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C:电能转换为海水的势能
D:电能转换为海水的机械能
答案:【答案】A。解析:海水涨潮、退潮时具有很大的机械能,流动的海水推动发电机转动,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贮存起来,故选A。
16 . 诋毁商誉行为,是指经营者通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等不正当手段,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削弱对手竞争能力的行为。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诋毁商誉行为构成要件的是()。
A:散布具有故意诋毁性质的言论
B:竞争对手受到了削弱
C:客体是同业竞争者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
D:经营者采用了捏造、散布虚假信息的手段
答案:B。题目详解:诋毁商誉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客体、具体手段、目的等。A、D两项都属于手段,C项是客体。诋毁商誉行为的最终目的是削弱对手竞争能力,无论这个目的是否最终达到,该行为都构成诋毁商誉行为。B项“竞争对手受到了削弱”与“削弱对手竞争能力”在表述上虽然相似,但实际含义不同。因此,答案为B。
17 . 《天天快报》报社组织拓展训练,最后一天对所有参加拓展的员工进行考核。如果考核结果达到3分或3分以上,记为优秀,在考核之前,有几个人就成绩讨论起来。陈东说:“小军、小霞身体素质都不错,他们俩至少有一个优秀。”牛力说:“训练的时间太短,大家练习都不够,这次没有人能得优秀。”马方说:“怎么可能呢?有人以前就参加过训练,他们一定能得优秀。”假设这三个人只有一个人的猜测得到了验证,那么一定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牛力说的对,参加拓展的报社成员没有人得优秀
B:没法确定对错,但所有训练成员都得到优秀
C:马方说的对,有人获得了优秀,但也有人不优秀
D:陈东说的不对,小霞没有得到优秀
答案:【解析】D。翻译推理。所有的S 都是P 与有的S 不是P 是矛盾关系。据此分析,题干中牛力与马方的说法矛盾,矛盾则必然一真一假。题干假设三人中只有一人猜对,所以陈东所说必然为假,推出小军和小霞身体素质都不优秀。所以选择D 选项。
18 . 社会化过度是指把成年人某些社会化的任务前移到了部分青少年身上。现在我们的教育过早及过多地给予孩子们社会规范、纪律约束和强求一律的认同,极易造成青少年的社会化过度。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中不属于社会化过度的是:()
A:老周说,同事李先生的小孩太聪明了,小小年纪就懂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B:一项调查显示,现在中小学生中想当班组长的人非常多,而长大以后想当官是不少孩子主要的人生目标
C:香港9岁神童沈诗钧被香港某大学录取一事引起广泛关注
D:有人形容时下青少年中流行的啃老族是:“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答案:D。题目详解:A项圆滑事故的处世之道,B项对权利的追捧,都体现了人的某些社会化任务移到青少年身上。C项沈诗钧的智力也许达到大学的水平,但其情商等方面还都没有达到独自适应大学和社会生活的水平,属于社会化过度。
19 . 书法:艺术()
A:抢劫:犯罪
B:鲁迅:周树人
C:历史:世界史
D:权力:金钱
答案:A。题目详解: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题干两词是包容关系,且前者是后者的一种形式。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与题干逻辑关系相同,B项为全同关系,C项为属于包容关系,但历史包含世界史,即后者是前者的一种,故C错误,D项为并列关系,故正确答案为A。
20 .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断得到( ),妇女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填入括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保护
B:保全
C:保障
D:维护
答案:C。题目详解:文段意识是妇女的相关权利和机会得到保护不受侵害。“保障” 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符合句意。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
21 . 这不过是一道常规力学试题,他如果不是________了公式,怎么也不会解不出来的。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滥用
B:运用
C:误用
D:借用
答案:C。题目详解:“滥用”:过度的使用。“运用”:根据事物的特征加以利用。“误用”:用错。“借用”:把用于某种用途的事物用于另一种用途。根据题意,说话人强调题简单,“他”水平高,本来是可以解出这道题的,只是由于某种原因,用错了公式,B和D显然不合逻辑,故排除。A“滥用”强调“他”根本不知该用哪个公式,强调“他”水平很差,和后面“怎么也不会解不出来的”强调“他”水平高的一句话逻辑上不相符,只有C“误用”是最恰当的。
22 . 在现代技术领域中()。
A:“种子型”技术越来越多
B:大众型技术越来越多
C:“需求型”技术不断涌现
D:民用型技术所占比重增多
答案:C
23 . 举目眺望,河那边的深林被( )笼罩着,黄昏降临了。
A:暮秋
B:暮景
C:暮霭
D:暮气
答案:C。题目详解:本题考查实词辨析。暮秋:一般指九月时节的秋季;暮景:一般比喻人的晚年时光;暮霭:指黄昏时的云霞和雾气;暮气:暮气一般和“沉沉”搭配使用,指精神气质不佳。由“笼罩”一词可推知“暮霭”最合适,前两项无法与“笼罩”搭配。“暮气”一般用它的比喻义,即精神不振作和疲沓不求进取的作风,用在此处不合适。故正确答案选C。
24 . 世界上越是经济发展快的国家,人们看表的次数相对也就越多,越是发展缓慢的国家,人们看表的频率也就越低。早些时候,按经济发展速度的排列次序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荷兰、新加坡、意大利、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但这些排列总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A:看表的频率决定经济发展速度
B:经济发展速度决定看表的频率
C:早些时候,荷兰人的人均看表次数超过韩国人
D:美国人的看表次数总是世界第一
答案:C。题目详解:略
25 . 人际冲突有两种:工作性冲突与情绪性冲突(关系冲突)。工作性冲突是因为对工作本身有不同的理解、思路和方法;情绪性冲突则是情绪上的对立或敌意。根据上面的定义,下面属于情绪性冲突的是()。
A:菜单位领导因为坚持原则和下属发生严重的争执
B:一位年轻女孩子,因男友的冷漠,和他吵起来了
C:一位年轻的同事正在向顾客说明什么,但顾客显得很激动
D:一位老者正在教训那些采摘校园玫瑰花的人
答案:B。A项,争执是因为“对工作本身有不同的理解、思路和方法”,属于工作性冲突,排除;B项,吵架是由于“情绪上的对立”,属于情绪性冲突,当选;C项,激动并没有体现出“情绪上的对立或敌意”,排除;D项,老者之所以教训那些采摘校园玫瑰花的人是因为他们确实犯了错,并不是因为“情绪上的对立或敌意”,不是情绪性冲突,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6 . ①证明患上“尘肺病”②从事对身体有害工作③怀疑患上“尘肺病”④获得相应赔偿⑤奔波于医院反复求证
A:②③⑤①④
B:③②⑤①④
C:④②③⑤①
D:②③①⑤④
答案:A。题目详解:②是患病的前提,也是整件事的起始,故应排在首位;怀疑患病后,需到医院求证方能确定患病,故⑤在①前。故选A
27 . 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 )。
A: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B:是推动我国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和创新
C: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改进管理方式的关键
D: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
答案:B。解析: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我国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和创新,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28 . 社会焦虑突增导致青年社会责任感突减。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使处在竞争环境中的青年,不得不经常考虑个人的就业、住房、医疗、婚姻、教育……他们逐渐疏离社会,一种非正常的社会心理“社会焦虑”由此产生。比如有些青年有一种对未来的潜在风险不可预测的“恐惧”和忧虑,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对“社会焦虑”产生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社会环境急剧变化
B:个人的就业、住房等问题
C:对未来风险的不可预知
D:社会责任感突减
答案:D。题目详解: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这道题目要求考生把握“社会焦虑”所产生的原因,事实上就是要求考生在文段中寻找原因表述的相关细节语句,是一道变换提问方式的考法。根据原文“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个人的就业、住房、医疗……‘社会焦虑’”,由此产生,可知A、B两项均是产生“社会焦虑”的原因。根据文章尾句“未来的潜在风险不可预测的‘恐惧’忧虑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可知C项也是“社会焦虑”产生的原因。因此A、B、C三项均是导致“社会焦虑”的原因。所以,本题答案为D选项。
29 . 这项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5月下旬,已完成年计划的70%。
A:截至
B:截止
C:估计
D:预计
答案:A。题目详解:句中强调“已完成”,因此可以排除表示提前猜测意义的“估计”、“预计”。“截止”中的“止”是“停止”的意思;“截至”中的“至”是“到”的意思。因此,“截止”强调的是行动的停止,“截至”强调的是到某个时间。从用法上来说,“截止”后不能带时间宾语,不能说“截止昨天”或者“截止某月某日”。“截至”后面必须带时间宾语,例如“截至昨天”、“截至某月某日”。如果“截止”后面加上“到”,就与“截至”的意思相同,可以在后面带宾语。例如“截止到昨天”、“截止至某月某日”。故选A。C“估计”和D“预计”都是针对未知的事物,而题干中一个“已”字说明“完成计划的70%”是已知的事,所以如果选C、D则与后一句内容相矛盾,排除C、D。
30 . “萧贺或者是教师,或者是公务员。”上述判断是以下哪种情况?()
A:无所谓真假
B:真的
C:假的
D: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
答案:D。题目详解:当萧贺是老师或者是公务员时,该判断为真,当萧贺是其他职业时,该判断为假。